赶赴江南的山水就像赶赴一场前世未了却的约定,让我跋涉千山万水一路向南。一年的期待,一年的向往,平日里所有世事的繁忙,似乎总是为了这几日江南之行的欢畅。驻足在江南的春天里,看绿水环绕如玉带,赏青山繁花似锦屏。穿花拂柳,轻雾沾衣;风送花香,心旷神怡。
而让人留恋的不仅仅是江南的盛景,还有行走在绿水青山间的惬意心情,更为重要的还是行程中那一路的笑语欢声,似挂在人生屋檐下的一串串风铃,在每个风起的日子里,用清脆的歌声,把所有世事的落寞,一扫而空。
苍坡古村
一夜南行,在清晨的薄雾里到达了江南。从料峭的春寒之中穿着臃肿的御寒衣物负重而行,至目的地苍坡古村时,一行人等全都换上了花花绿绿的轻便的春装,也把棉衣一般厚重的心事搁置一边,在江南的春风里恣意享受着早来的春光。
来去江南几次,也到过一些古村镇,那些穿越历史走进今天的小街小巷,总会在第一眼的印象里就让我有时光倒流的感觉,似乎在刹那间触摸到逝去岁月的痕迹与时间的脉络,那种感觉真实却又恍惚,但总会成为生命里难以忘怀的片段。
苍坡古村是有大门的,这点和从前去过的古村镇极为不同,据说它的建筑理念源自文房四宝。走进木结构的古村大门,有一条笔直的石板路纵贯全村,这就是笔了;石路中间有一桥,由五块匀称的石条组成,这是墨;石路两边的水池,是砚;而呈长方形的村子则为纸。苍坡村后面是笔架山,前面为楠溪江,这么优美的环境,这样精致的布局,可想而知,前人造村时耗费了多少心血,又是用怎样的聪明才智才能建造出这么具有深意的村庄。人们常说:诗意栖居,是不是就指的这种古村?
进村后顺右侧而行,长满青苔的鹅卵石小路在脚下延伸。柳绿桃红,花枝掩映,临水的房屋翘角飞檐、雕梁画栋,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辉,自有一种悠扬深远的意境。村里的居民大多各忙各的,对我们这些游人视而不见,或许是看得多了,陌生人的到来已经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了吧。村里有李氏宗祠,村人多为李姓。还有专供游人看的楠溪民俗馆和一些古树,这都是苍坡古村历史悠久的佐证。
楠溪江
楠溪江,只从这个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温婉、清秀的气息。未进楠溪江景点的大门,就已经能看到那个经典的石桅岩了。青山环绕之中,高三百多米的石桅岩巍然独立,姿态雄伟,的确象是一支巨大的桅杆。岩石呈浅红色,山脚下一脉绿水相依。我们随山傍水前行,在一路淙淙的流水声中,春日午后的闷热似乎也被清凉的山风吹散了。楠溪江上鹅卵石众多,沿江的小路全是鹅卵石铺成,并别具匠心地拼出各种图案,令行走在上面的人也感受一种轻松和愉悦。秀竹翠林,密布山峦;碧水含绿,色如翡玉。那些青葱的翠竹,那些挺拔的水杉,是神仙栽种下的吗?不然这里为何美的像天堂?更有清澈的江水相伴前行之路,似能涤清无数纷乱的思绪,还人们一个澄明的心境。至山尽无路之处,却有小舟相迎,舍路登舟,于江水之中行进,又别有一番乐趣了。
就在这样的好景色里,我们在溪边野餐,用清凉的溪水洗去一路的风尘,随便拣一处平展的地方坐下,吃着从家乡带来的煎饼,撒上虾皮、芝麻盐,卷上鸡蛋、火腿,敢吃辣的还要就着辣椒酱、大蒜等,吃的格外的香甜,沐浴着江南醉人的春风,欣赏着如诗如画的美景,真是不是神仙胜神仙了!
楠溪江,梦一样的名字,谜一样的风情,在我心中久久不散。
景宁畲族之乡
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畲族自治县。对于少数民族,历来是尊重也有些好奇。很多时候会惊艳于那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华丽服饰和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一路上在南国的风景中穿行,山峦叠翠,如画的风光连绵不断。不知穿过多少隧道,转过多少山岭,我们终于来到一个叫“畲族之窗”的地方。
高挂的大红灯笼,身着盛装的畲族女子,古老的旧房小街和新建的木屋大道,都陈列在游人眼前。路上有几驾推车,车上端坐着漂亮的畲族女子,因祖上是来自广东潮州的凤凰山,所以凤凰就成为他们崇拜的图腾,畲族女子的头饰也盘整成了凤凰的样子,色彩鲜红,状如凤首高高翘起在头顶上,别有风韵。
来这里必看的节目是畲族的婚俗表演。同行中有踊跃报名做新郎、伴郎的,立即就被身着盛装的畲族女子给装扮起来,这畲族的新郎服装穿戴起来,登时也就有了新郎的模样,于是,一场原汁原味的古老而又热闹的婚礼开演了。最有意思的是拜堂之前必先有的对歌。那边女家的MM们排成一排,山歌一唱,莺声燕语一般
一番喧闹过后,重新走回娶亲走过的小街上,可以仔细打量一下这个古朴的地方了。小街尽头处有一“浮伞祠”,香火很旺盛,正殿上有一牌匾,书“果然感应”四字,也许这曾经的古越之地、偏远蛮荒之所果然是有些神奇吧。
老街两边大多是商户,有的店名起得很有意思,如“吃簌”,这个簌应该就是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中的那个字吧,“吃簌”就是吃野菜,倒也正合了时下流行的绿色、原生态饮食的潮流。还有一条小巷,尽头竟然有座“晴雨庐”,门楣上有楹联“琴棋书画蔚家室,竹柚荆樱镶门庭”,红底黑字,是用油漆书写上去的,虽经了一些岁月略有斑驳,但主人耕读持家的心意已尽表达于此。
古堰画乡
“古堰画乡”位于丽水市区西南二十五公里处,范围涵盖了莲都区辖属的碧湖、大港头两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505年(距今1500年)的通济堰,有千年古镇、古樟、古村落。呈现出自然古朴的江南古镇的美丽风貌。“画乡”有省内外著名的“丽水巴比松”画派和专业美术写生创作基地“在水一方写生创作中心”。是理想的摄影、写生创作基地。
在那临街的画坊里,墙上挂的地上摆的都是油画,有的已经镶好画框是一件成品了,也有的显然刚刚创作完,水粉的颜色还没干透,像是怕打扰来赏画的客人似的,屋子的主人大抵不在,却有个善意的小纸条,上写:有事请喊我,我在二楼作画。
在这种宁静的氛围里,我安心的看油画,我看见那些穿黑大褂的老伯永远叼着烟斗,那些临江撒网的汉子满怀着收获的期望,那涉水浣衣的女子一脸的祥和宁静,那来来往往的乌篷船满载着渔人的梦想。
我最喜欢的当属那涂抹在香樟木上的画,当古朴的树的纹理,沾上胭脂的颜色,有一种自然的拙笨的美,他们说:“能让你想留下来坐一坐的风景,就是适合你的……”于是,我怀着虔诚的心带走了一幅,在那一刻,我相信它能庇佑家室。
江南三月的春风里,柳条轻舞,纤柔的身姿曼妙着翠绿的年华。飞鸟在雨中的楼阁上静默着,木质的水车不知疲倦地吱呀转动,重复着远古的歌谣……啊,江南,那个梦一样的江南,在我心中从未走远……
|